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劲胜智能打造高端精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一流企业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劲胜智能打造高端精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装备一流企业

2024-03-10 05:01:12 行业资讯

  作为中国制造之都东莞的明星上市公司,劲胜智能(300083.SZ)近年来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布局,构建并拥有了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一体化的供应能力,成功由国内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领先企业转型为智能制造总承包服务提供商,成为“中国智造”的典范。

  劲胜智能成立于2003年4月,成立之初主要是做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精密结构件的制造,为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中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提供精密结构件。从2007年开始,劲胜智能充分享受了国内电子设备快速地增长的红利,此后三年营业收入达到70%的高速复合增长率,成长为国内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产品及服务的领先供应商。

  2010年5月20日,劲胜智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东莞市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后的劲胜智能产能和客户逐步扩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保持快速地增长。其中营业收入由上市之初的9.6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64亿元,净利润由8600万元增长至4.6亿元。

  身处3C 电子市场的劲胜智能深知只有以创新为驱动力,才能通过保持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巩固行业龙头地位。公司逐年加大研发投入,2014-2016年研发投入分别达到1.14亿元、1.23亿元和2.7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分别达到2.89%、3.47%、5.30%,在业内处于较高水平。

  凭借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以及持续的投入,劲胜智能在研发方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截止2018年上半年,劲胜智能及下属全资、控股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831项,其中发明专利143项、实用新型专利631项、外观专利53项。

  仅在2018年上半年,劲胜智能及下属全资、控股公司就新增授权专利180项,其中,国内授权专利177项,境外授权专利3项。国内授权专利包括15项发明专利、141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专利。境外授权专利包括1项韩国授权专利、1项美国授权专利和1项欧盟授权专利。

  在成长为消费电子精密结构件领先供应商之后,为全方面推进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落实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战略,从2015年开始,劲胜智能开始通过自建国家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项项目及外延式收购、投资参股的方式快速切入智能制造领域。

  通过收购深圳创世纪,劲胜智能切入上游高端数字控制机床设备(CNC)领域。根据国联证券研究报告数据,创世纪作为国内金属CNC设备龙头,主流产品高速钻攻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30%,2016年销量排名全球第一。

  2016年创世纪共实现收入15.47亿元,净利润3.66亿元,2017年实现收入27.6亿元,净利润6.4亿元,创世纪慢慢的变成了劲胜智能的主业之外的主要利润来源。除此以外劲胜智能还通过创世纪获得深圳市嘉熠精密自动化23%股权进入自动化行业。

  有分析师指出,在手机智能机全面屏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提速的背景下,高端机金属中框和低端机全金属机壳的快速渗透将带动CNC需求量的提升,创世纪将凭借国产设备的性价比优势力争最大化地替代进口,未来在全球3C电子加速创新的浪潮中持续享受红利。

  随后劲胜智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开始提速,公司对外投资参股了武汉艾普工华科技,进入软件行业;2017 年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东莞中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系统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系统集成服务业务;设立东莞劲胜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孵化器有限公司。

  随着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领域布局的不断深化,劲胜智能获得了来自业界的充分肯定。2015年7月公司就成为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首批试点示范项目企业之一,“移动终端金属加工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获评全国首批智能制造专项项目,2017年已通过国家智能制造专项项目专家组现场验收。

  多年的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以及成功转型后的华丽转身,让劲胜智能赢得了客户的充分信赖。目前公司以世界500强及国内百强电子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与华为、OPPO、三星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根据权威调查研究机构IDC报告数据显示,尽管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亿部,同比略有下降,但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劲胜智能的主要客户三星、华为、OPPO等稳居全球出货量前五,市场占有率增长明显。

  历经十五年的发展与布局,目前劲胜智能已形成了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精密结构件、高端装备制造以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服务三大业务模块。其中,创世纪作为核心为其他两块业务输送高端装备,同时精密结构件业务利于下游需求快速反馈,而智能制造服务业务有助于拓宽产品应用领域。

  国联证券分析师指出,劲胜智能未来有望发挥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性,并以研发为基底,结合自己技术、规模、客户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在享受 3C 电子红利的同时,向智能制造领域稳步前行。